黄山:创新定位“四角色”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
2022-10-18 皖工网
今年1-9月份,黄山市黄山区进入平台交易项目共448个,交易总额156621万元,同比增加81820.38万元,增加109.38%,节约资金及实现资产增值12430.86万元。
当好智慧交易“工程师”。依托数字赋能,通过“电子化投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信息技术再融合,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从地域上实行隔离,实时、同步监督功能更完善,与跨区域交易平台协调更便捷,文件数字传送、画面同步直播、语音实时交互、全程操作留痕,实现“1+1+1>3”的协同叠加效应。据统计,平均每个智慧交易项目可节约投标成本2万元,预计全年可为投标人节约投标成本超500万元。
当好招标采购“快递员”。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做到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跑一次”“不见面”,以“电子化特快专递”的方式将交易讯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招标采购人。尤其是电子投标保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推广运用,让招投标更快更省心,仅今年1-9月,有48个交易项目受理电子投标保函1431笔,保函金额达17792.9万元,服务企业597家,有效缓解企业现金压力,减轻企业负担。
当好重点项目“钟点工”。遵照“能快则快”“能简则简”“能优则优”原则,主动承担市区重点建设项目进场交易服务的主体责任,优先办理进场交易手续、优先安排开评标时间场地、优先发布招标公告、优先抽取评标专家,为重大项目提供“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仅8-9月份,服务市、区重点项目25个,累计时长200余小时,其中隔夜跟标项目5个,交易总额达2.51亿元。
当好交易风险“监督员”。制定出台《黄山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一函四单”》服务制度,梳理交易风险防控点15个、交易风险点38个,制定防控措施32项,确保每个交易环节有人把关,每个工作节点有人负责,同时,建立全方位无死角的音视频监控体系,实现交易全过程的无缝隙、全时段监控,形成“行业监管、电子监控、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
扫一扫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