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村村有特色,乡游有活力

2022-10-31 皖工网

摘要:庐江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入,让每一个乡村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庐江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让每一个乡村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村一景

深秋时节,庐江县正在打造AAAA冶父山风景区里16公里长的景观路,沿途布置了7个旅游景点,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建设多功能迷你公共文化场所,形成乡土气息浓郁、代入感强烈的田园风景线。

起伏的草坪如绿色波浪在山间上流动,月季花和格桑花点缀其间,黑白相间、风格简约的驿站镶嵌其中,与山水融为一体。

“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山坡,现在根据民间传说,将这里打造成石猫驿站。” 冶父山镇冶父山社区村干部管小保介绍说,“过去的荒地,现在变成了绿色草坪和花海,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过石桥,穿竹林,拾级而上,笔者来到“伴山茶社”,品一口当地的绿茶,任秋阳打在脸上,陶醉在如油画般层林尽染的风景里。

“这里原本是茶厂的看护房,政府收储上来之后,改成伴山茶社,所有的景点依山而建,融合在茶树之中,成为看得见山、闻得到茶香的驿站。”冶父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晓桐介绍道。 

如今,庐江县各地进一步深挖本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激活乡村“个性美”,实现人文环境改善、乡风文明提升和富民增收达效的美好愿景,稳步提高文化和旅游业在乡村经济中的比重。截至目前,全县已经打造精品旅游路线12条,建成30个“网红打卡点”、18个景区景点和民宿项目,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一村一品

眼下,正是柑橘飘香的季节。坐落在冶父山镇梁岗村的庐江县九草春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100多亩“红美人”柑桔迎来了丰收季。

走进合作社的大棚内,只见一只只果型匀称、色泽光亮,沉甸甸、黄澄澄的“红美人”挂满了枝头,引来游客争相尝鲜。

“红美人集味甜、皮薄、汁多等优点于一身,果肉呈浓橙色,入口细嫩无渣,闻起来有一股甜橙的香气。”庐江县九草春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 徐茂发在果园里向游客介绍,“我们目前线上销售订单已经排满了,余下一些,我们采取一些采摘销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果香飘千里,致富正当时。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发展“红美人”柑桔产业,在加强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对大面积种植的大户给予政策扶持并与财政项目挂钩,激发乡村产业振兴动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冶父山镇12个村、社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当家品牌,比如铺岗村的西瓜、明圣村的黄桃、幸福村的黄金梨等,集采摘、观光、科普、休闲、体验、购物于一体,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

近3年来,庐江县大力实施“510”工程,培育壮大“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统筹安排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支持现代农业“510”产业提升工程基地建设,即建成10万亩虾渔综合种养基地、10万亩绿色蔬菜瓜果生产基地、10万亩名优茶生产基地、10万亩特色经果林生产基地、10万亩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

一村一韵

近日,冒着绵绵秋雨,笔者来到同大镇马河村,走进“小满•稻梦空间”,看到前来观光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享受水乡风韵。有的坐上游船嬉水,有的徜徉在铺满黄叶的村中小道,有的伫立河边欣赏雨中残荷……

“这里是享受浪漫水乡风情的好地方。”“小满•稻梦空间”项目负责人王小伟介绍,“我们这个项目占地面积达5000余亩,建设‘8090’回忆巷、浪漫风情村落、稻田风光等13个特色景点,集农耕农事观光体验、研学实践教育、水上乐园、水榭民宿、乡村振兴超市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区。”

笔者在现场看到,目前这个项目延伸到马河村两个自然村,以夹河片为主,总长度达3公里,彻底改变了村里环境,特别是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美化、亮化以及道路硬化面都得到了提升。

“我们村依托这个项目,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把辣椒、韭菜、葡萄、龙虾、鳜鱼等地标农产品卖出去,带动乡村产业发展。”马河村村干部林绪明语带自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报告为乡村振兴描绘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紧紧围绕‘农旅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重打造‘乡村旅游到庐江’的品牌建设。”庐江县文旅局负责人苏荣说,“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思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着力打造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新样板,把庐江高颜值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发展胜势。”





 

扫一扫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