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交通运输规模和质量跃上新能级
2022-09-08 安徽工人日报
本报讯 9月7日下午,记者从“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专场获悉,十年来,我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交通运输规模和质量跃上新能级,“安徽123出行交通圈”“安徽123快货物流圈”加快形成,“内畅外联、四通八达”“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构建。
这十年,轨道上的安徽建设加速推进,高铁建设迎来跨越式发展。全省高铁营运里程2432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省份,基本实现合肥到长三角主要城市铁路客运公交化运行、2小时快速通达,安徽以合肥为中心的铁路网架构基本形成,在全国高铁网中的枢纽地位得到确立。
这十年,我省公路建设跑出加速度,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加快形成。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直通南北。十年来我们建成通车高速公路41条,扩容改造八车道高速公路195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36公里,实现由“市市通”到“县县通”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县城通”加速迈进。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146公里,较2012年增加60%,“五纵十横”高速公路主通道基本建成。
国省干道纵横交错、联线成网。十年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从2012年底的0.95万公里增长至2021年底的2.32万公里,实现“国道通县区,省道通乡镇”,从连线成片向密织成网跃进。一级公路通车里程“跨越式”增长,达到6171公里、居全国第8位,是2012年的3.51倍,实现全省70%以上县与所辖市一级公路连接、县城二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
农村公路通城达乡、进村入户。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9万公里、位居全国第6位,较2012年增加5.7万公里,实现100%的建制村、基本实现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100%建制村通客车,半数以上建制村通公交,人民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这十年,我省水运网络通江达海,安徽水运开放水平显著提升。高等级航道网加快构建。全省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较2012年增加747公里,达到1831公里、位居全国第5位。港口能级大幅提升。深入实施全省港口资源整合,运营省港航集团,搭建港航对外开放统一平台,开辟芜湖至日本、东南亚航线,运行江海联运航线46条。
这十年,我省民航发展实现跨越,“两翼齐飞”格局加速形成。运输航空提质升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启用,新桥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成功引进西部航空设立基地公司,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开通运营芜宣机场,有序推进阜阳、池州、安庆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亳州、蚌埠机场,以合肥新桥机场为中心,全省“一枢七支”运输机场格局加速形成。目前,全省已开通民航航线130余条,覆盖国内外100多个大中城市,通达全国、链接国际的空中航线网络基本形成。
通用航空起步加速。2021年我省成功获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成为全国第3个、长三角第1个全域试点省份;新组建省通航集团,设立安徽省通航协调管理服务中心,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出台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5年、2035年,我省将分别实现通用机场“市市通”“县县通”,目前已建成2个、在建6个、开展前期工作10个。
这十年,我省邮政快递业持续高速发展,实现由小到大的跨越。全省邮政行业业务总量从2012年的45.8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93.5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41%;快递业务量由2012年的0.98亿件增长到2021年的31.27亿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6.93%,尤其是今年1-7月,行业运行展现较强韧性,快递业务量完成18.95亿件、居全国第8位,同比增长16.5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2.17个百分点,连续16个月居长三角第1位。建成全区域性快递产业集聚区38个,实现快递服务行政村覆盖。
十年来,我省坚持交通先行,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7789亿元,年度投资额接连跨越6个百亿大关,去年创下了945亿元的历史新高,今年还将一举跨过千亿大关,在服务稳定经济大盘、做好“六稳”“六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见习记者 刘艳玲)
扫一扫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