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近十年民生领域累计支出4.9万亿元
2022-09-08 安徽工人日报
本报讯 9月7日上午,记者从“安徽这十年”民生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至2021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安排民生领域支出4.9万亿元,平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9%,年均增长9.4%;其中,民生工程累计投入9134亿元,年均增长10.6%,人均受益1.5万元。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连续10年保持在85%以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年来,我省就业人员持续增长,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79.4万人,年均增加67.94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左右,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8.1%、92.4%。
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是2012年收入的2.3倍,年均增长10%,居民收入水平从全国第19位上升到第13位、前进位次居全国第一。
十年来,我省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5728所、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2432所,覆盖率达97.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8%,较2012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大班额比例降至1.5%,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已全面消除。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累计投入各类奖补资金及助学贷款1240.1亿元,资助各级各类学生1.6亿人次。
十年来,我省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三甲医院实现16个市全覆盖,组建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35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圈”,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以上。2021年,全省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较2012年增长79.7%、81.9%、105.6%。
十年来,我省不断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年均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08.9万人、特困供养人员34.7万人,城乡低保、城乡特困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逐步提高至每月677元、1167元和904元。截至2021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84.1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457.6万人,较2012年末增长76.62%、3.1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22年的610元。
十年来,我省养老服务供给对象由困难老人兜底保障向全体老年人服务保障转型,全省养老机构总数达2637家、床位38.4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2万张;老年助餐服务等老年人亟需的服务供给持续优化。老有所养,幼有所托。持续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截至2021年底,我省千人口托位数提高到2.36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3个)。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加快构建,养育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万人,3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体系。
今年5月,我省部署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今年上半年,10项暖民心行动已拨付各级财政资金32.3亿元;截至7月底,38项主要目标任务中16项已完成年度目标,19项进展超过序时进度。 (本报记者 何雪菲)
扫一扫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