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非遗进校园的N种“新打开方式”
2022-06-08 安徽工人日报
非遗进校园在江淮大地火热进行。如何让这一活动更加有益又有趣,我省各地始终不懈探索创新,在基层一线创建出非遗进校园的N种“新打开方式”。
黄梅戏韵律操舞动校园
作为戏曲之乡的安庆市,今年“戏曲进校园”有了新举措,除了常态化开展戏曲教学、展演、展示等活动外,还推出了黄梅戏校园课间操。该市在黄梅戏、教育教研等方面整合专业人才,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编排出这套黄梅戏课间操。并组织近60名体育、音乐教师参加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师资培训,以备在校园普及。该课间操结合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背景音乐突出黄梅戏经典剧目、唱段元素等,将戏曲身韵程式化动作融入课间操中,让孩子们在做课间操锻炼时,受到黄梅戏乐曲与身段的浸润。
今年,安庆市将在50余所中小学首批试点推广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并在2022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期间举行全市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展演。
非遗古乐器点亮课后时光
初夏,在宁国市西津小学,每到放学后,校园里总会响起柔美清澈的箜篌演奏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通过学习箜篌演奏,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民族技艺。
安徽省首个校园箜篌社团——“宁国市西津小学箜篌娃娃团”于2019年成立。学校邀请宁国本地的箜篌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授技艺,并从一二年级的报名学生中进行选拔,通过面试后进入社团开始上课,每周一次课,一学期一考核。从那时起至今,箜篌这门非遗古乐器文化就开始在西津小学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孩子也通过这个社团走上了继承和传播箜篌艺术之路。
“西津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希望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美育的优势,将‘双减’政策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五育并举’。”顾庆国校长说。
专家现场传授非遗文化
旌德县文化馆于5月12日在旌德县新桥小学举办了一场名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的非遗专题讲座,由省级非遗项目旌德漆画的传承人江强宏授课。课程内容包括漆画的概念与历史渊源、漆画的绘画步骤、漆画作品欣赏三个部分,让同学们完整了解《旌德漆画》这门本土的非遗技艺。
从3月底开始,黄山市的“徽州剪纸”小课堂邀请徽州剪纸的非遗传承人吴笑梅现场教学。吴笑梅向孩子们讲解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发展过程,并详细介绍剪纸的方法和技巧,现场带领大家共同制作了简单的剪纸作品。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表现出对剪纸艺术的热情,用小小剪刀,几张红纸,创作出趣味盎然、栩栩如生的立体图案。
“复兴少年宫”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4月3日,宿州市埇桥区桃园镇乡村“复兴少年宫”举行“放飞梦想手绘风筝”主题活动。桃园镇工作人员在活动中精心准备了空白风筝和绘画工具,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发挥想象,勾绘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图画,一只只风筝变得妙趣横生。
活动现场,桃园镇党委宣传委员王凤君表示,“复兴少年宫”自建成后,已经组织开展书法、剪纸、诵读等各类传统文化传承活动14场。今后,少年宫将按照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有关规定,组织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农耕小课堂”等户外活动,努力把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各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扫一扫手机阅读